目前分類:讀簡隨想 (24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 

這兩天翻到一本雜誌,上面有著民國六十八年九月八日台灣時報的一篇剪報,標題是:「寡廉鮮恥,人狗表演春宮,供東洋客欣賞,中山分局當場查獲」。將近三十年前便有這麼「前衛」的色情表演,不禁讓我想要一看究竟。

內容大概就是有個台灣商人,找一個女人與狼狗(真的狼狗喔!),表演人獸交給三名日本人看,後來被警察活逮的糗事。據說光是門票錢,要價就高達兩千五百元台幣!那可是當年普通人至少半個月的收入啊!

結果是表演的女人,與其他牽線、主持、把風的傢伙,都依妨害風化罪移送法辦,三名日本色狼則被拘留三天,嚐嚐台灣監獄的在地美食。最慘的卻是那隻倒楣的狼狗,居然被直接送到「野犬處理組」,餵牠幾口毒藥,送掉牠一條狗命!ap_20060427091115230.jpg

報上刊載,警方決定幹掉牠的理由,居然是因為這隻狼狗「屬於『表演工具』,必須要處死,如果一旦放出,由於有『表演習慣』,將會危害社會。」天啊!人家好好一隻狼狗,被人「逼良為娼」已經夠悽慘了,警方不但沒有幫牠申冤,彰顯社會正義,反倒將牠視為「表演工具」,除了草菅狗命之外,我也實在不知道該說些什麼了?假設這種邏輯可以成立,那麼那位表演猥褻動作引誘狼狗的「女性工作者」,是不是也是一種「表演工具」?難道也應該餵她幾口毒藥讓她蒙主寵召嗎?

更離譜的是,警方不知怎樣可以推論出,這隻可憐的狼狗還會有「表演習慣」,將來會「危害社會」?如果這樣就必須處死,那麼人類的強姦犯多得不勝枚舉,性工作者更是多到滿坑滿谷,按照警方的認知,這些傢伙都有「危害社會」之虞,豈非更該全部殺個精光,以絕後患乎?

總而言之,看到這篇陳年舊聞,只能說這隻可憐的小狼狗生不逢時,要是牠到今天才被抓,保證不僅不會被宰,還會馬上成為媒體爭相追逐的焦點,說不定哪位製作人突發奇想,牠還會猛上節目,成了當紅的狗明星呢!

所謂生不逢時,不僅只有人類感嘆,相信這條小狼狗在天之靈,也會悲嘆不已吧?

本文轉載自:妖精打架胡言亂語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h1969411/

 

cci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今天聯合報有一段冷飯新炒的「報導」,說起孟姜女的由來,說孟姜女哭的是春秋時期的齊長城,而非秦始皇橫掃六國後串連起來的秦長城,贏政老大無緣無故背了兩千多年的黑鍋,新聞連結如後:http://udn.com/NEWS/WORLD/WOR1/3346756.shtml

看到這篇所謂的「報導」,我還真是哭笑不得,因為這位撰稿的記者,顯然對歷史缺乏認識,以為這是啥了不得的新發現。更糟糕的是,這位記者老爺連文抄公都做不好,內容錯誤百出(沒看見新華社的原文,不排除原文便寫錯,或是該副館長說錯)。最後,顯然聯合報的大陸新聞中心主管,也對歷史毫無概念,才會讓這麼一個根本不是新聞的東東,在版面上佔了一席之地。

有這麼嚴重嗎?讓我來告訴大家吧!撰稿記者自己都說了,孟姜女的故事出自春秋左氏傳等書,現代的年輕人也許不見得會看這些書籍,但在清朝末年以前,除了那些單純只想中舉考功名的學子,基本上稱得上學者的傢伙,就算不是把這幾本書背得滾瓜爛熟,至少也翻過幾遍。所以,這根本就不算是啥新發現,只是許多古代學者認為,有這麼一個傳說拿來臭臭秦始皇也不錯,所以在為文時也偶爾會拿出來哈啦一下罷了。

我忘了是我幾歲的時候(絕不會超過十五歲),就已經知道孟姜女哭倒長城典出左傳,就算到那時才發現好了(實際上孟姜女的典故,從兩千多年前的左傳開始,就一路流傳下來,始終沒有斷絕過),也已經過了二十多年!一個記者將二十多年(甚至兩千多年前)前的發現當作新聞來報導,會不會太兒戲了些呢?

接下來,不知道是撰稿記者抄錯?還是原文就錯得一塌糊塗,居然會說成孟姜女哭她老公的「墳墓」,最後連「齊長城」也被她哭得崩潰塌陷。為了導正視聽,就抄幾段原文給大家看吧:

《左傳》原文:齊侯歸,遇杞梁之妻於郊。使弔之。辭曰:殖之有罪,何辱命焉?若免於罪,猶有先人之敝廬在,下妾不得與郊弔。齊侯弔諸其室。

文中的「殖」是杞梁的名,可從頭到尾,壓根沒說過孟姜女哭,左傳記載這一段,顯然是偏重孟姜女臨哀而守禮的緣故。

《禮記.檀弓》原文:齊莊公襲莒于奪,杞梁死焉。其妻迎其柩於路而哭之哀。莊公使人弔之。對曰:君之臣不免於罪,則將肆諸市朝而妻妾執;君之臣免於罪,則有先人之敝廬在,君無所辱命。

這一段和左傳大同小異,不過孟姜女終於哭了,可惜是在棺木旁邊哭,而非墳墓。

到了西漢劉向的《列女傳》,就開始大量加油添醋啦。原文:莊公襲莒,殖戰而死。莊公歸,遇其妻。使使者弔之于路。杞梁妻曰:令殖有罪,君何辱命焉?若令殖免于罪,則賤妾有先人之敝廬在,下妾不得與郊弔。於是莊公乃還車詣其室,成禮,然後去。杞梁之妻無子,內外無五屬之親,既無所歸,乃枕其夫之尸於城下而哭之,內諴感人,道路過者莫不為之揮涕。十日而城為之崩。既葬,曰:吾歸矣!夫婦人必有所倚者也;父在則倚父,夫在則倚夫,子在則倚子。今吾上則無父,中則無夫,下則無子,內無所依以見吾誠;外無所依以立吾節,吾豈能更二哉!亦死而已!遂赴淄水而死。

雖然劉向明顯是記者的老祖宗,掰功一流,可即使是他,也只說孟姜女把她老公的屍身當枕頭,連哭十天把城哭倒,然後投淄水而死罷啦!根本沒說啥哭墓(記者難道是五子哭墓看太多?),哭倒的城更非齊長城。

要知道,建長城的目的是為了防禦敵人,春秋時齊國是超級強國之一,四周的小國都被它踩著玩,南方的楚國雖說軍力強大,但距離太遠,對齊國構成不了威脅,只有西方的另一霸主晉國才幾次侵入過齊國領土。為此,齊國在齊靈公二十七年(公元前555年)在平陰的防門修築城牆禦敵,至遲到齊康公元年(公元前404年),晉國入侵齊國時,齊國在此地就已經有了長城(防禦西來敵人,長城當然是南北向)。

杞梁攻打的莒國,是在東邊近海的地方,和春秋時的齊長城相距數百里之遙(莒國附近後來也有長城,但那要到戰國時期齊宣王時,才興建這條東西向的長城)。何況,三段文字都記載得很清楚,齊侯在回國的路上遇到孟姜女,最後到杞梁的草屋致哀盡禮。齊國都城是臨淄,齊侯打仗回國,當然要回臨淄,杞梁是齊國貴族,自然也住在臨淄,孟姜女躺在她老公身上哭了十天,最後投淄水而死,淄水正在臨淄城旁,可見孟姜女所哭之「城」,根本就是臨淄城的城牆,和齊長城有啥屁關係乎?

可見,背黑鍋的可不止贏政老大,連齊長城也莫名其妙,被記者老爺想當然爾的張冠李戴,做了臨淄城牆的替死鬼啦!而從左傳、禮記乃至西漢劉向的列女傳,直到後世的孟姜女傳說,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發現,台灣記者亂掰瞎扯的功夫,其實乃是源遠流長的祖傳技藝,記者越是自由心證、亂扯一通,越代表了他們復興中華文化、堅守「民族」陣容的強烈企圖心啦!

BTW,順便解釋一下孟姜女好啦。古人以孟、仲、叔、季來區分兄弟姊妹的大小,例如魯國製造動亂的孟孫氏、叔孫氏與季孫氏,就是說在孫這一輩(魯國國君的孫輩),老大、老三與老四這三個旁系家族的意思。孟是指老大、最長的意思,而不是指她姓孟。

至於姜,則是齊國的國姓,齊國是輔佐周武王伐紂的姜太公封國,姜者羌也,所以姜太公這一支是羌人後裔。早年周國還在陝西一帶混日子的時候,和羌人雜居,雙方世為婚姻,姬(周王室的姓)羌通婚已久。由於雙方互娶對方女兒,所以羌加上女變一變,就變成了姜姓的由來。姜太公本就是周王的親戚,後來被封到齊國後,周王室對姜姓一族倚重很深,姬姜仍然持續通婚,所以世人將累世交好的婚姻,稱為「姬姜」。

扯遠了,反正古人有個習慣,娶了某國的女兒,就在她的原姓上加個代號,當作她的稱呼,所以有所謂「宣姜」、「齊姜」、「哀姜」等稱呼,表示都是齊國嫁出來的女兒(宣姜者,威望高大之齊國國君之女也,大概她的事蹟特別優秀的關係;齊姜就比較單純,只是齊國國君的女兒罷啦。哀姜則一看便知,倒楣到讓人可憐的齊國國君之女啦!)。同理,例如「衛姬」、「王姬」、「蔡姬」,則分別是衛國(姬姓)國君之女、周王(姬姓)之女與蔡國(姬姓)之女罷啦!

也由於周王大量分封姬姓諸侯,天下十之八九都是姬姓國家,姬姓女兒到處亂嫁的結果,弄到後世,「姬」就成了美女、寵妾的代名詞,這對姬姓王族一家來說,可是相當不敬的呢!

又扯遠了,總而言之,孟姜的意思,就是齊國一個姜姓人家的長女,後人因為時代用語變遷,口語化地加上了女,就成了孟姜女。下次可別再以為孟姜女是姓孟名姜女,那這位哭得淅哩嘩啦的姜女士,可會從電視廣告裡跳出來打你喔!

本文轉載自:妖精打架胡言亂語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h1969411/

 

cci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今天在家沒事,邊聽著音樂,邊翻起小時候從父親友人家「劉備借荊州」(早就超過二十年以上啦!)借來的秦漢演義,讀到鄧通這一段,心中產生了一些感觸。

鄧通是什麼人呢?他是西漢文帝劉恆時代最有名的寵臣;此人發跡說來相當傳奇,話說有一天文帝作夢,夢見自己翩翩然要飛昇天界,可飛到一半,卻忽然遇到阻力,怎麼樣也無法進入天堂。就在焦急萬分的時刻,忽然有一個戴著黃頭巾的男子幫忙推了一把,文帝就此突破障礙,一躍進入仙境。文帝感激地回頭一望,卻看不清楚黃頭巾男子的臉孔,只清楚看見男子的衣服上有個破洞…。

睡醒之後,夢境依舊清晰,文帝便暗暗牢記在心,想著或許就像殷高宗作夢夢見賢臣,從版築工人中挖出傅說這塊寶一樣,自己也可以靠著這個夢境,發現一位不世出的治世能臣來。

果然,沒過多久,有一天文帝到皇家港口坐龍船,忽然見到水手之中,有一人似乎有點像夢中人(當時皇家水手頭戴黃色頭巾,別號黃頭郎),就順口問他叫啥名字?這人說自己名叫鄧通,文帝一聽大喜,因為鄧字旁邊有個登字,不正是隱藏幫助自己升天之意嗎(別笑文帝穿鑿附會,要是你也做了這個夢,說不定你比文帝還迷)?跟著又看見這傢伙的衣服上竟真的也有個破洞,這下文帝百分之百肯定他就是夢中賢臣!從此將他留在身邊,恩寵有加。

可惜,這個鄧通不僅比不上殷高宗應夢賢臣傅說、唐太宗應夢賢臣薛仁貴,連乾隆皇帝跟前第一紅人,大貪官和珅(據說他會紅,也和乾隆皇帝的一夢有關),也比他高明得多(和珅無論琴棋書畫都有一手,也稱得上飽讀詩書,其實是才子型的人物)。鄧通頭腦毫不靈光,兼且不學無術、連大字都不認識幾個,對國家大事既無概念、也不關心,只要能夠富貴榮華、錦衣玉食,便心滿意足,不再多求。

文帝不久就發覺鄧通根本不是當大臣的料,但因為鄧通忠心耿耿、不擅權居功,特別是拍文帝馬屁拍得無微不至,讓文帝龍心大悅。所以儘管明知他是小丑型的人物,卻一路讓他升到了上大夫的名位,後來因為有相士宣稱鄧通將來會活活餓死,不信邪的文帝一氣之下,更將銅山鑄幣權賜給鄧通,結果一個不識之無的皇家水手,短短幾年內便成為全天下最有錢的人!

鄧通拍文帝馬屁拍到什麼程度呢?文帝有一陣子生了大膿瘡,傷口潰爛,照理說讓大夫用手擠一擠,把膿擠出來就好。誰知鄧通一看到膿瘡,二話不說就張嘴幫文帝吸,而且臉上絲毫沒有噁心尷尬的表情!

這樣的舉措自然令文帝感動不已,便感慨地隨口說了一句:「唉!不知道這世上誰最愛護我?」這鄧通也是個呆頭鵝,不會說啥皇帝老爺受萬民擁戴,大家都愛你愛到胡言亂語之類的屁話,竟老老實實地說:「天下之間最血濃於水的,大概就是父子之情啦!所以最愛皇上的,當然就是太子爺囉!」

豈料,劉恆這個變態,便想試一試兒子對自己的忠誠度,過兩天就叫太子劉啟(後來的景帝)過來,幫自己吸膿瘡。一般的兒子就算如何孝順,要他張嘴幫老爹吸膿,也要考慮再三,何況劉啟天生刻薄少恩,因為賭個博就可以隨手幹掉好友吳國世子,後來更可以把盡心為劉氏天下策劃削藩的晁錯,與平定七國之亂的周亞夫都趕盡殺絕;要他不顧污穢幫老爹吸膿,當然讓他幹得要死。

儘管為了繼承皇帝寶座,劉啟忍痛幫劉恆吸膿,但臉上那種快要把昨天午飯都吐出來的神態,已經完全被老爹看在眼裡,於是劉恆長嘆一聲,就叫劉啟下去,換鄧通繼續來吸。

劉啟回到家越想越氣,打聽到底是那個白爛想出的鬼主意,一聽原來是鄧通拍馬屁的絕招,這一下當然把鄧通恨到骨子裡去,等劉恆蒙主寵招,劉啟隨隨便便找了個理由,就將鄧通的鑄幣權收回,後來更把他免官抄家,最後鄧通真的應了相士之言,活活餓死。

鄧通的故事發生在兩千年前,輾轉傳遞下來,當然會有不少失真的成份,加上中國歷代史家,沒事都喜歡來個董狐之筆,對弄臣來個加油添醋,所以上面所說到底是不是事實?實在難說得很。

不過,看完這個故事,我卻忽然想到,漢文帝劉恆是歷史上著名的明君,不僅由他而起的「文景之治」令人稱道,漢武帝之所以能夠開疆拓土,和匈奴爭戰數十年,其實也靠劉恆與劉啟兩代所打下的基礎。這樣一個賢能的人,卻依舊會信用如鄧通這樣的垃圾,還將全國最重要的鑄幣權都賜給了他,可見無論多高明的執政者,都有可能被小人蒙蔽。

可奇怪的是,為啥身為上大夫,又是中央鑄幣局局長,家中財產比皇帝還多的鄧通,除了偶爾被一些清流(如宰相申屠嘉)彈劾惡整之外,卻沒有釀成禍端,甚至造成人民的怨聲載道呢?

原來文帝雖然寵愛鄧通,賞賜到誇張的地步,卻始終不讓鄧通參與國家大政;而鄧通儘管A錢A得胡說八道,卻也從來不干涉國政,只求一家富貴榮華便罷。所以終文帝之世,鄧通始終享有優渥生活,而文帝的令名也絲毫不損,可謂君臣兩安。(鄧通的餓死,其實純粹是倒了八輩子楣)

現在阿扁執政,老實說,任用一些私人,酬庸一些當年力挺的金主,也不過是人之常情,過惡並不算大。可阿扁與吳淑珍卻除了給私人金錢之外,還給了他們莫大的權力;這些現代鄧通更貪得無厭,金錢與權力通通一把抓,終於弄得民不聊生、怨聲載道,也讓本來有機會創造台灣真正民主治世的阿扁,六年來不僅毫無建樹,還弄得面臨被人民趕下台的危險。

阿扁與吳淑珍已經不如文帝,馬永成、陳哲男、黃芳彥等人,更遠遠不及鄧通,也就無怪兩千年前,人家有「文景之治」的美稱,兩千年後,他們卻只能撈到一個「扁珍之亂」的罵名了。

本文轉載自:妖精打架胡言亂語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h1969411/

 

cci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歷代常常用朱買臣妻的遭遇,來做為女子不識高明君子,只為了貪圖眼前好過,最後卻喪失真正幸福的教訓。可是我怎麼看,都覺得很不對勁。
先把故事複習一遍吧:
朱買臣是個每天苦讀的窮酸,到了四十多歲仍然只知道唸書,和妻子兩人只能靠撿拾薪柴勉強度日,他老先生固然不以為意,可老婆大人卻餓得前胸貼後背,日日叫苦不迭。
這一天,夫妻倆又上山撿柴,朱買臣照例一邊撿柴、一邊歌誦詩書,老婆大人背著老大擔乾柴,越聽越是火大,叫他別再唱了!朱買臣非但不聽,還越唱越高興,氣得老婆當場發飆:「你一個讀書人,讀了幾十年書,窮到要靠撿柴餬口,還不知道老老實實做事情,是不是要活活餓死才過癮?你想餓死是你家的事,老娘還想活下去。要是你顧念夫妻情分,就放我一條生路,把我休了,讓我另外找個戶頭去吧!」
朱買臣卻笑笑說:「我命中注定五十歲就要發達,現在我已經四十多了。妳跟著我吃了這麼多年苦,還剩這幾年功夫,為啥不多忍一下,馬上就可以享受榮華富貴呢?」
朱買臣的老婆可不管這麼多,吵著一定要離婚,朱買臣只好寫了休書,讓她去找人嫁了。
過了一、兩年,朱買臣仍然靠撿柴混日子,一天撿到一半,忽然下起大雨,他只得到墳墓間避雨。正巧他的前妻和新任老公來掃墓,前妻看見他全身又濕又冷、可憐兮兮的樣子,就把掃墓的祭品拿給他吃。朱買臣也顧不得羞慚,狂嗑一頓之後,說聲謝謝就下山去了。
說也奇怪,朱買臣過了五十歲後,居然真的發達起來,獲得漢武帝賞識,不久就讓他做會稽太守,為討伐東越做準備。
朱買臣衣錦還鄉,遠遠望見前來迎接瞻仰的人叢中,正好有前妻夫婦(前妻的新任老公,此時正好擔任工役,負責幫新任太守築路開道),便將他們接到自己的後花園,給他們好酒好肉,悉心供養。
可前妻眼見朱買臣貴為太守,自己的老公卻只是一個工役,當年跟著朱買臣辛苦了這麼久,只不過忍不下最後這幾年,結果太守夫人的榮華富貴,卻被一個沒吃過半點苦的小妞搶走了。她越想越不是滋味,一氣之下上吊自殺,後來還是朱買臣出錢安葬了她。
首先,西漢時代和現代可大不相同,一般人根本沒機會唸書識字,因為書籍不但很少,而且很貴(當時不是寫在竹簡上,就是絹帛上),所以只有王公貴族或是富厚人家,才可能讀書。
朱買臣既然能讀書識字,而且顯然讀過的書不算少,可見至少在他老爸那一代,家裡應該還算有錢。當時人結婚得早,又幾乎百分之百是門當戶對、媒妁之言,可見他老婆娘家的生活,應當也不至於太糟糕才對。
想想看吧,一個女人好端端地嫁了個老公,指望的就是穿衣吃飯、有機會享受一下錦衣玉食(以當時一般人而言),結果這個老公完全不事生產、坐吃山空,只知道自鳴得意地唸一堆鬼書,弄得夫妻倆人都快要活活餓死,是可忍、孰不可忍乎?
何況,當老婆以離婚相逼,希望他洗心革面,正正經經地養家活口時,朱買臣卻說自己快要發財了,要她再忍幾年。拜託,除了神經病之外,有誰會相信這種鬼話?就算本來只是氣話,老婆大人這下也非離婚不可了。
從他老婆還會可憐他給他吃祭品來看,他老婆並非是那種一昧趨炎附勢的貨色,而是具有同情心的善良女子,一個女人不過因為受不了飢餓,選擇了自己的人生,我們到底有何道理去批評她呢?
朱買臣後來會發達,那絕對是讓專家跌破眼鏡的事情,別說區區一個鄉下女子不信,連朱買臣的朋友同事長官(朱買臣升官之路並不順,曾經在長安待詔許久,所謂待詔,就是等待皇帝哪時候高興,想起有啥事要你去做為止。期間只靠公家接濟一點點口糧度日,生活只比乞丐好一點。)都沒想到,又怎能苛責她呢?
更怪的是朱買臣當官發財後,如果想要回報前妻,大可以幫他們買田買地,或是給他們一大筆金錢就好,何必將人家夫婦接到自己的後花園去住呢?
試想,對他前妻的現任老公來說,這是多麼不堪的一件事?對自己新娶的美嬌娘,又是多麼尷尬的一件事?而對這名倒楣的前妻而言,朱買臣的作法與其說是報答,無寧說是羞辱,他等於是要前妻二十四小時都後悔:「我為啥不多忍幾年?」活生生逼死他的前妻。
所以,除非記載經過刻意渲染或扭曲,否則朱買臣妻的這一段故事,活脫寫出朱買臣是個心胸狹窄、有仇必報的「毒丈夫」,而他的前妻卻因為歷代學者的刻意誤解(自然而然輕視女人,特別輕視不守節的女人),就此蒙冤了兩千年啊!

附記:坊間多有傳說,以為「覆水難收」典故,就出自朱買臣妻這段記載,實際上「覆水難收」是姜太公的事情,只是情況雷同,所以很多人就混淆啦!

本文轉載自:妖精打架胡言亂語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h1969411/

 

cci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«12